近日,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消息,2023黃河非遺大展改期至11月7日至11日,于山西瀟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。本次展會實行免費不免票的辦法,請觀眾提前通過二維碼實名預約或在展場入口掃碼驗證入館。(《太原日報》11月1日)
湯湯黃河,穿越千年,蜿蜒萬里,孕育了民歌、戲曲、民俗等精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沿黃河流域非遺文化帶。多彩的非遺資源,是黃河流域人文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內容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,積極培養傳承人,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?!狈俏镔|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保護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,對于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、深化文明交流互鑒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具有重要意義。
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,要堅持系統思維。非遺保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永續發展的全局要事,要樹立戰略眼光、堅持系統思維,構建非遺保護傳承的嚴密體系。要充分尊重非遺的多樣性和差異性,全方位排查保護。將非遺保護、傳承與和美鄉村建設、農耕文化保護、城市建設相結合,突出非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聯系,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。
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,要突出創新創造。要大力發展非遺產業,賦予非遺工藝新功能、新設計、新理念,強化品牌意識和市場意識,衍生創作出一系列既有文化特色又有高附加值的“爆款”產品。要積極推動非遺產業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,創新“非遺+文創”“非遺+旅游”“非遺+餐飲”等發展方式,構建互促共贏、豐富多元的產業鏈。借助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VR/AR等前沿技術,推動傳統文化與潮流體驗有機融合,打造強有力的特色文化IP,讓非遺文化火熱“出圈”。
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,要加強人才培養。人才是非遺傳承與發展的根本,要完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,通過研修培訓、實地展演、直播交流等方式,為傳承人提升技能搭建平臺、提供機會。要完善人才培養體系,拓展人才培養渠道,吸引更多有熱情、有潛力的年輕人加入非遺傳承的隊伍中,促進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,夯實非遺傳承的人才基礎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“推進文化自信自強,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”。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推進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載體。讓我們共同努力,做好非遺的保護和傳承,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。